燈具成爲中央節儉新風 照明企業突圍出路何在

安宅吧 人氣:2.65W

燈具成爲中央節儉新風 照明企業突圍出路何在

燈具成爲中央節儉新風 照明企業突圍出路何在

繼白酒、盆花、餐飲和演出行業之後,燈具成爲中央節儉新風吹冷的又一個行業。

在中辦、國辦“禁止各地新建樓堂館所”通知下發滿月之際,多名燈具業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露,已有不少政府訂單流失。

一些企業試圖透過拓展南美等新興市場擺脫“政府依賴症”,亦有行業人士寄望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名來自某建築裝飾協會的負責人稱,樓堂館所不能新建但是可以翻修,一棟建築物可以有十次左右的翻修,這也是燈具行業的機會。

“暗度陳倉”猶存

“去年生意淡的7、8月,每個月也能做到三四十萬元(營業額)。今年可就不行了。”來自江蘇常州的一家燈飾企業負責人虞鬆勝邊嘆氣邊搖頭。

在近日於廣東中山古鎮舉行的中國燈都產業高峯會上,類似的訴苦不在少數。在當天的論壇上,一名來自江蘇的燈具商告訴記者,據她瞭解,今年燈具企業銷售額六成都在下滑,兩成左右的企業維持平衡,僅有一成企業銷售額在上漲。

多名燈具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今年燈具企業銷售額普遍下滑兩到三成,背後原因包括全面停止新建黨政機關樓堂館所的政策影響以及房地產市場趨冷等因素。

7月底,中央下發《關於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5年內,各級黨政機關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樓堂館所,嚴格控制辦公用房維修改造項目,嚴禁豪華裝修。

深圳市一家照明企業總經理告訴記者,他們此前將重點放在政府工程這塊,而今年來自政府的生意降幅甚至超過一半。一方面是因爲今年沒有像奧運會、亞運會此類大型賽事,另一方面則是受到宏觀政策及經濟形勢的影響。

銷售額的下降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在物流上。中山古鎮一名做物流的商人表示,今年的業務量下滑了兩成左右。

當地一家燈飾廠的負責人稱,相比於家居燈飾企業,樓堂館所降溫對主要經營商業照明業務的企業影響更大。

廣州某政府部門人士向記者透露,本來今年廣州市政府的一些職能部門計劃搬遷到新建辦公大樓,連具體的“搬家”日期都已經確定,但因《通知》的下發而終止了。

該政府人士稱,中部某縣城在推行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原本想借在新區修建新辦公大樓以拉動新區的地價及配套發展,同樣由於中央出臺了上述《通知》“告別新樓”。

該政府人士表示,類似這樣,以新修政府辦公大樓帶動某個區域發展的情況,在三四線城市比比皆是,上述《通知》改變了這一局面。

樓堂館所不能新建但是可以翻修,上述裝飾協會人士的“樂觀”並非個案。中山古鎮一家燈飾廠負責人稱,該企業有三成業務來自政府訂單,今年這方面的業務依然穩定。該負責人直言,儘管有《通知》約束,但地方政府還是可以以其他名義大興土木。而該家燈飾廠在維護政府關係方面不遺餘力,因此即使蛋糕變小,他們也依然能分得一塊。

本月,新華社等央媒連續曝光了一些地方政府暗度陳倉的做法,稱有的地方和部門以“商務中心”“綜合業務大樓”“市民服務中心”等各種名義興建辦公場所,以便透過審批逃避監管。

突圍出路何在

逆勢之下,燈具商們各顯神通尋求出路。

黃品華表示,許多做燈具的同行已將重點從政府工程轉向大衆消費市場,“政府工程量有限,而且受到政策影響太大。”

上海一家照明企業總經理則告訴記者,新興市場是他們的“祕訣”。這家公司外銷佔總業務的比例高達70%,今年剛和委內瑞拉客戶簽下1億元大單,另一個來自南非金額相仿的政府採購單差不多也已經洽談成功。該企業今年營業額上漲30%。

將燈具與家居裝飾行業更爲緊密地結合也是一種出路。另一家中山古鎮燈具廠的負責人表示今後的打算是將銷售渠道拓展進入家居賣場,“傢俱家電一體化是未來的方向。”

中國建築裝飾協會電氣委員會祕書長華敬友稱,目前燈飾產值佔整個家居裝飾行業產值的8%,而中國建築裝飾行業的產值近十幾年每年都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2012年,中山古鎮全鎮地區生產總值98億元,值得關注的是,當地燈飾業總產值達158.1億元,佔全國市場份額的60%以上。

“在我的河南老家,每一萬至兩萬人建一個生活小區,房子拔地而起。”他說,這對整個建築裝飾行業包括燈飾行業都是機會。

不少傳統的燈飾企業將精力更多地轉向新興的LED行業。在上述燈都產業高峯會上,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2012年,全行業LED照明電器產值4000億元,其中三分之一是電光源,三分之二是燈具。中山古鎮每日更新的淘寶指數(根據淘寶及天貓網站每日運營數據得出)顯示,LED燈具近三十天的成交指數環比增長7.9%,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47.3%。購買LED燈具多的省份爲廣東(佔18.85%),第二位是江蘇(佔7.86%)。

儘管如此,由於行業競爭程度加大、透明度增加,LED燈的利潤也在縮水。阿里指數(根據阿里巴巴網站每日運營的基本數據計算得出)顯示,今年以來,LED燈具的價格在一路下滑,而供應指數則一路攀升。

不容忽視的是,在這個相當程度上仍依賴政府補貼的行業,成長的煩惱已然顯現。上週,一些東莞LED企業負責人對記者稱,這個行業產能已經嚴重過剩。在惡劣的市場競爭中,東莞和深圳已有大批企業倒閉。他們認爲,LED行業之所以走到的境地,一部分是被過度利好的政策給慣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