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建築設計方法及概念有哪些

安宅吧 人氣:1.55W

  醫院建築設計方法及概念有哪些?

醫院建築設計方法及概念有哪些

  醫院建築設計方法及概念有哪些?

  A.模組式設計門急診、醫技部門的設計

  各國建築師一直在探索合理有效的醫院設計方法,目前較爲成熟的一種概念即模組式設計。具體方法是儘量回納每功能區特點,形成標準化的單元,發展成可應用於各種不同醫院或院區的可重複使用的設計。模組式設計的優點是由於標準化的單元形成前對其組合曾進行過比較細緻的分析研究,因此投入使用後效果較好且執行用度較低。前蘇聯及東歐早開始嘗試標準化的設計方式,其更傾向於醫院整套設計與建設的標準化,因此醫院的靈活性及擴建發展的可能性較差。從事這項研究的還有英聯邦的部分衛生保健體系,他們提出的方法不同前者,採用的是標準化單元的模組,根據用地等具體情況機動靈活的進行組合,因適用性更強被廣泛採用。

  B.類型化設計病房樓護理單元的設計

  醫院中存在一些有非凡要求和固定做法的非凡部分,由於其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因而從一般的標準化設計中分離深化並重新組合,形成某些固定形式的做法即爲類型化設計。類型化設計常應用於病房樓護理單元的設計中。下面以病房樓護理單元設計爲例說明類型化設計的特點。約佔醫院總面積40%的病房部分設計一直是各國醫療部門研究的重要課題。在初階段即上世紀50年代,病房樓的形式以單內廊條板式爲主,護理單元爲長條形佈置;至二十世紀後期,隨着建築設備技術的發展醫院建築的體量進深普遍加大,病房樓的形式以復廊有內區的形式居多,復廊式護理單元不斷髮展優化,形成了幾種較成熟的護理單元類型。其共同特點是:標準層設有兩個病房設於有自然通風采光的外部,工作輔助用房設於內區採用機械通風和人工照明,護理單元病房構成以四人間爲主(約佔75%),其它爲單人間和二、三人間(約佔25%),護士工作站(NS)的位置更加合理,使員工的行走路線縮短以及便於觀察,同時利用內區設定完整的物資供給藥品治理的工作區域護士角(NC),大大減輕了工作強度。目前,“T”型和雙“T”型護理單元是歐洲及日本醫院病房樓設計主要形式,其中雙“T”型護理單元因其可以靈活調節相鄰護理單元的病房數量以適應醫院科室不同需求而更加得到認同;另外其它幾種集中式(方形、三角形、Y型)護理單元及組團式護理單元也被廣泛採用。

  C.手術部的設計

  手術部是外科系統乃至整座醫院的心臟,其對潔污分區、潔污分流及人流物流線路要求十分嚴格。傳統的手術部是單走廊佈局,劃分爲污染區、相對無菌區、無菌區。伴隨傳統醫院總體佈局方式的改變,現代醫院的手術部多佈局在住院部與門診之間,採用大進深多通道佈局,同時生物潔淨空調技術的發展,也提供了滿足空氣層流淨化要求的保證。現代醫院的手術部一般採用回收廊式設計與供給大廳型設計兩種形式。前者側重手術使用後污染品的治理,後者側重使用前無菌物品的清潔治理。在我國,手術部一般採用回收廊式設計。回收廊式手術部的人流、物流線路由一條內部清潔走廊和外部環狀閉合的污染回收走廊構成,手術使用後的物品只能透過污染走廊運輸、回收。病人與醫護職員分別由兩口進入清潔走廊,醫護人員經過更衣淋浴衛生透過進入無菌區,手術病人由污染區經過相對無菌的過渡空間換推後才能進入無菌區。潔淨物品可透過兩種方式送至無菌區內,一是由專用垂直清潔電梯直接運輸,清潔電梯如設於無菌區內應加雙向無菌隔離門;再一種是由密閉的水平運輸工具經過相對無菌的過渡空間經風淋消毒後送至無菌區內。

  D.影像科室的設計

  影像診斷技術是醫療技術發展快的領域之一,固然一座幾萬平方米的醫院中影像科室的面積僅佔2000平方,但醫院設計中影像科室的設計佈局是非常要害的。影像中心的佈局應介於門(急)診、醫技(手術部)與病房之間的有利位置,通常影像中心採用集中式佈置的方式,但近年來一些醫學專家提出分散式佈置影像科室方案,以爲“影像診斷的服務範圍不斷擴大,集中式佈置相對造成診療過程、候診時間長,應使其服務靠近病人而不是病人去尋找影像科室”,此觀點有一定程度預見性,但目前分散式佈置尚未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