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家居賣場與商戶從免租到漲租的故事

安宅吧 人氣:2.66W

近日,據安徽經濟生活頻道欄目採訪,疫情期爲幫廣企業,安徽省合肥市出臺了鼓勵業主減免租金的相關檔案,可這裏的經營戶們卻得到了一則與檔案精神相反的消息。經營戶程女士提到,今年3月9號復工時,商場經理與經營戶們洽談,要大幅度漲店租,不然就閉店。一名經營戶開啟了和商場負責人的微信聊天記錄,裏面是關於“虧損”和“閉店”的內容。

穿透家居賣場與商戶從免租到漲租的故事

經過多人次採訪發現,很多商戶與賣場簽訂一年合同,經營戶楊先生說:家居建材店不可能只開一年,不可能投資那麼多錢裝修一個店,不到一年就撤掉了,這肯定不合理。

有行業人士指出,賣場與商戶之間的博弈,並非是“你死我亡”的零和博弈。賣場有好的招商成績,纔有商戶願意入駐;商戶需要生存,就必須有開放的平臺和穩定的客流。一個良性循環的商場,一定是賣場開業繁榮、商戶客源不斷,消費者滿目琳琅的三者共贏狀態。賣場與商戶只要有任何一方打破了這個平衡,都有可能走向魚死網破的雙輸局面。

目前,商戶覺得環境不易,賣場應該免租,政策也是這個導向。而賣場方面,因爲涉及土地資源,資金已經很大程度承壓,從宏觀上看,博弈可能只是經過,賣場和商戶必然要面對實實在在的巨大虧損。

1、房地產破產超100家,免租是催化劑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房地產行業的到期債務約在1.46萬億,其中7月份是到期高峯,達到1490億。與此同時,疫情加劇行業分化,據人民法院公告網的消息,截至3月23日,已有98條房企宣佈破產的公告。

對於傢俱賣場,一些大型商場來說,賣場作爲中介的背後是業主有一些房地產企業,免租之後,銀行及政策並沒有給房地產企業紓解空間。因此,一環扣一環,商業地產商撐不住導致賣場虧損,商戶也在這個鏈條下犧牲利益。

2、就事論事:讓受害方救另一方,能持續?

在《吳曉波頻道》,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工作委員會會長王永平發言稱,免租究竟是法律責任還是義舉這個問題,我認爲法院應該出面儘快釐清。如果免租不是法律義務,僅是道義,則商戶對於減免的購物中心應該予以褒揚。與此同時,如果購物中心少減租甚至不減,也不能變成一種道德綁架。

他表示,租金是商場主要的收入來源。事實上,當前許多購物中心都處於培育期,從單一項目收益率來看通常都覆蓋不了銀行利息,免掉房租可謂雪上加霜。而且,商業地產商因其房地產背景屬性,人力成本、稅務成本、信貸成本都居高不下。

當然租戶的困難也是有目共睹。萬達高管告訴我,他們的合作商戶裏中小企業佔了七八成,抗風險能力不強。縱然業主免了租金,商戶還有各種損失。租金僅爲其經營成本的一部分,還不是多的部分。比如餐飲業的租金水平基本上只佔總成本的12%—15%。

這次疫情中,一些大型連鎖購物中心基本上都減租了,有減十天半月的,講究的也有減1—2個月的。這些企業這麼做既有出於擔當與道義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爲了維持與商戶的良好合作關係,若商戶倒閉或撤場,直接累及商場經營。

也有一些中小型規模商業地產商只是允許商戶緩交或堅持不減租。他們的理由是全部指望都在這裏,甚至還等着這點租金去支付銀行利息。

王永平認爲在大災難中,讓同樣受害的一方去救助另一方,恐怕不可持續。他在行業調研中一些企業認爲應該由政府出面,聯合多方建立起風險共擔機制,分散風險,分解責任。

3、從自身看問題:抗風險先得自身硬

艱苦年代,毛澤東說過兩個句子——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經濟和金融背景不同了,商業經營,尤其是從地產開始,都需要利用銀行槓桿來實現融資及現金流等等問題,但自己動手,自力更生的部分永遠也少不了。

這部分就是自己建立企業壁壘,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有行業人士陳寶光指出問題所在:自 2018 年以來,我們這產業沒有跑贏大盤,是明顯地低於 GDP 的增長。這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未有過的情況。我知道親身在行業之中的朋友們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也就是說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我們行業已經面臨一個困局:如何發展?如何突破?

這個問題,行業的各種論壇盛典等等,已經解過很多遍了。

4、重磅砸黑板:創新纔有出路

陳寶光說,我們這個行業的優勢就是中小企業多,從業人員多,人多力量大,但是同時也是劣勢,低水平競爭,重複建設,互相抄襲,一哄而上,的很多困局也是由此造成。如果不在新的平臺上改造我們的行業,很容易又回到老路上。

因此,創新需要大家一起動手的事情。

放大到更大的商業環境中,蘋果、阿里巴巴手握鉅額現金,但過去,他們也遭遇空頭做空,以及股票下跌,這是爲什麼?這是信心的體現,投資的一級市場及二級市場對它們有更大的要求,一般人會說,它們那麼賺錢還不行嗎?不行,因爲投資者要看到持續賺錢的能力,要有穩固的創新來實現讓人放心的增長預測空間。

就以近發佈財報的順豐來說,《棱鏡》撰文稱「千億順豐挺進無人區」,但實際順豐也要拓展更多更廣泛的業務,比如順豐同城新業務,進軍全流程供應鏈等。這可以看出,就是垂直領域的老大哥,也一直要走創新的路,永不停滯。

商業經營的基本要素就是創新能力。不然,在老路上走,走着走着沒路可走。陳寶光的提醒很簡單但也很實用,他說,希望透過疫情生意少的這段時間思考,在我們行業在按下重啓鍵時,找到異軍突起的方向和道路。向這個時代創新的企業們學習,比如李寧,喜茶等等公司,做好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