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植物景觀配置

安宅吧 人氣:1.82W
摘 要:植物景觀是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景觀配置理論是園林景觀創作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景觀配置理論包含兩個基本方面:植物景觀配置美學設計知識和植物景觀生態設計知識。

    關鍵字:植物配置;淺談;協調

淺談植物景觀配置

    1、植物景觀配置概念

    植物景觀是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景觀配置則是園林景觀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是一種藝術。園林景觀創作是一種藝術創作過程。任何領域的藝術創作需要解決三個基本問題:1、用什麼來創作?2、以什麼方式來創作?3、創作結果要達到什麼樣的要求?

    植物景觀配置就是從植物要素特徵(顏色、大小、質地、形態等)出發,利用一定的組織編排手法(重複、對比、對稱、變化等),將其組合成與自然或人造硬質環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滿足一定功能的整體植物景觀畫面。這幅畫面是隨時間與空間動態變換的。需要強調的是:植物景觀畫面遠不是各個要素或部分簡單的集合,而是將它們透過一定技巧手法組織起來的有機有序並能表達一定情感或情節的整體。情感或情節是把創作與胡亂堆砌區分開來的重要的標誌。植物景觀配置的概念清楚地表達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植物景觀配置以植物元素的顏色、大小、形態、質地等爲基本創作要素;

    2)植物景觀配置透過對基本要素進行重複、對比、對稱/非對稱,節律,漸變、空間劃分,幾何形狀等等來進行創作;

    3)結果要達到一定要求,滿足一定的原則:如簡單原則、統一與協調原則,平衡原則,重點變化原則,比例與尺度原則,更重要的是滿足功能性原則。

    2、植物景觀配置的基本要素

    植物景觀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但不侷限於顏色,大小,形態,線條,質地和比例尺度等。因爲這些基本要素的特徵,植物被各自區分爲個體或歸併爲類組。這些要素從來就不會彼此獨立,而是交互作用成爲一個整體。另外,要素特徵的表述本身就與創作手法、創作原則要求密不可分。

    1) 植物顏色

    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徵中,顏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標識之一。

    有許多專門的理論和工具來描述和解釋顏色的功能應用。“調色盤”就是其中比較直觀的說明工具。“調色盤”上紅、綠、藍爲三基色,橘紅色、黃色與紫色爲次等色;次等色是兩種基色的混合色,三等色是基色與次色的混合色。“調色盤”上相鄰的顏色爲補充色,“調色盤”上交叉相對的顏色爲對比色。

    顏色可以改變真實物體的三維視覺大小,引導人們的視線,增加園林景觀深度。亮色調如紅、黃、橘紅,使物體顯得更顯眼突出,使物體視覺上趨近。冷色調如綠色、蘭色和紫色,讓物體視覺上趨遠。灰色、黑色與白色屬中性色彩,適宜做亮色調的背景底色。白色則是富功能性的色調,在不同的環境中表現不同:在全光條件時,燦爛而清新;在光度很低時,則具有神祕感。深色調低沉富有情感,而灰色比較輕鬆柔和。顏色可以用來引導人們的視線到一個特定區域,冷色調中的亮色調很容易吸引人們的眼球。如果要增加景觀深度,可以用質地細緻亮色調的物體作黑色和質地粗糙物體的背景。對於暖色調,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使用,色調必須依次平和漸變,例如從紅到橘紅再到黃色。

    在植物景觀配置中,顏色配置是一個複雜而有趣的問題,除須謹慎考慮色調的特性加以利用之外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從一個作品整體來說,要獲得和諧的顏色配置,首先必須有一個佔統治地位的主色調,我們一般稱之爲底色或背景色。如果沒有特別要求,主色調一般是綠色,特殊情況下,淡黃色、白色、灰色乃至黑色也可。背景色即可是立面上的也可是平面上的,平面與立面色彩背景在植物景觀的不同發展階段,重要性略有差異,在新建成的植物景觀中,平面背景會相對重要一些,而等植物長大後立面背景會逐漸重要一些。在植物配置的硬質背景中,黃色、白色、灰色乃至黑色比較常見。

    背景顏色十分重要,我們即可以利用背景色來保持作品在顏色上的統一性也可以利用背景顏色來影響我們植物的配置效果,比如說,地面用草坪作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會淡化地面上植物的效果。而用鬆皮,松針,或沙石做地面背景會突出地面植物的效果,植物的數量還可以適當減少。

    ②要使作品富有趣味,引人矚目,色彩的變化是十分重要的,並且這種色彩變化是根據視線景觀角度變換需求有序配置的:在前門與過道地方,宜用暖色調,以示歡迎並獲得舒適感。而在狹小空間裏,爲使空間顯得大而開闊,宜用冷色調;如果要增加園林景觀深度,可以用質地細緻亮色調的植物作黑色和質地粗糙的植物的背景;如果要獲得寧靜安詳的空間,不妨多用冷色調;如果需要獲得活潑的空間,宜多用暖色調;如果要增加景觀幽遠中的奇趣,可以冷色調作背景,而點綴少量暖色調花卉。
 ③顏色的變化有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雙重特性。相對來說,時間上的顏色變化比空間上的顏色變化來得有趣。某些空間上的固定顏色模式,比如說色塊,其實就跟硬質景觀的上漆一樣,是僵硬的空間變化,它會丟失掉植物配置本身的意趣。

    比如說,植物本身葉、花與幹四季的色調變化,與預先設定的空間上的固定顏色變化模式相比, 要有趣得多!關於顏色變化,除非是想獲得野花組合,否則色調的變化宜點到爲止,不宜過多過亂。不過,關於這個問題,時間上的顏色變化模式會弱化很多。

    ④植物景觀配置的顏色一定要與環境背景顏色結合起來統一考慮。由於植物的變化特性,一定要在變化中,搞清楚需要突出的主要色彩。比如說,在黃顏色牆體前面栽植一排臘梅,設計者顯然是爲了臘梅冬花爲主要景點,但牆體背景的黃顏色使得淡黃色的臘梅花趨於隱形。另外,要注意不要讓背景的顏色喧賓奪主,從而使得被襯托的顏色不顯眼。

    ⑤與其它特性不一樣,顏色使用補充色或對比色以獲得效果。

    ⑥更重要的是,不要希望用顏色來做爲表達方式,它必須跟其它要素特徵一起來表達。

    2)植物大小

    植物大小即植物三維所佔據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徵中直接現實的空間特徵。它直接關係着園林景觀空間的佔據與劃分,也關係到園林景觀建造的時效與經濟性問題。植物大小要素是一個具有變化特性的要素。所以植物設計上必須從兩方面來考慮:一是植物成熟時的大小,二是植物初植時的大小。

    植物成熟時的大小是植物配置過程中進行空間效果佈局設計的主要依據。我們必須依據植物成熟時的大小處理植物與環境,植物與植物間的空間協調關係。植物成熟時的大小問題其實涉及的是植物品種選擇與配置問題。也就是說,在進行植物景觀品種設計時,主要依據植物成熟時的大小來確定某個植物是否在大小上滿足其景觀設計要求。衡量植物大小的參數一般有三個:高度,幅度和幹徑(如果有的話)。自然情況下,這三個參數之間按照品種不同,有自己的相關比例關係。通常情況下,在植物景觀配置設計中,幅度和高度的重要性要比干徑大得多。

    植物初植時的大小是關係到及時效果要求、經濟性及植物本身的特性的設計問題。如果可能的話,植物初植時的大小設計成植物成熟時的大小!這樣能限度地滿足及時效果的要求。但現實中可操作性不高,而且違背生態性和經濟性原則。從美學觀點來說,及時效果並非完全由植物的大小來決定,更多地由植物的羣體構成,植物間協調性,個體完整性等諸多因素決定。比如說,用特別大的植物與特別小的植物組合在一起通常沒有尺寸不大但大小分佈比較集中的植物組合來得美觀。

    植物初植時的大小確定有一些基本的技巧:①儘量自然完整形狀的植株:當現實中由於運輸原因植物冠幅尺寸限制在4米左右時,由這個尺寸所反推的植物在自然狀態下的植株徑階大小就是初植時大小設計中的上限。②植物羣體大小的構成:在確定了初植時的大小的上限後,其他植物的大小盡量不要與這個植物上限差距太大,某種類型的植物(如喬木)處於主導地位時,大小分佈儘量集中。③植物間的大小協調對效果非常重要,無論是水平空間還是垂直空間都可用羣植和漸變達到這個目的。④增加人體高度左右大小灌木植物的數量能一定程度起到滿足及時效果的作用。⑤任何時候,不要企圖用減小規格而增加數量的方法來達到及時效果的目的。⑥應用背景和點景加強的方法可以一定程度從美學角度解決及時效果問題。

    植物本身的特性對植物大小和應用有一定的影響,比如說植株生長快的,初植規格可適當小些;有些植株生長慢的,規格可以適當大些;甚至將某些生長特別慢的喬木當灌木來用;有時需要的話,可以透過修剪,平茬萌發的方式來控制植物的大小。

    3)植物形狀與形態

    園林景觀中所有要素和物體,不管是房屋、結構還是植物都有形狀或三維大小,該形狀及其相對尺寸及與其他元素的相互關係是園林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基本問題。

    人造物體形狀視覺感非常強烈,線條棱角十分分明。而植物形狀帶有更多柔化效果。 植物可以帶給園林景觀更多自然的形態。事實上,人造物的僵硬可以有意識地使用植物來柔化緩衝。

    在園林設計實務中,形狀十分重要。當重複使用該形狀時,一種要素秩序被匯入該景觀中,一種重點或結構即可創立。然而,如果過度使用,重複會變得單調無趣,並顯得人工化。另一方面,形狀通常被用來補充加強,一座房子的豎直側面通常可以用一個圓形的灌木和喬木來柔化。低矮形態的植物透過從植物面慢慢下降形成一種將建築物鎖釦在地的感覺。這也是現代建築牆基種植的初目的。特殊形狀的植物,如枝條下垂的樹或枝條扭曲的灌木,可以用來作爲重點景緻。極端情況下,修剪的樹木跟石雕一樣醒目,並且經常這樣使用的。

    原則上,形狀越極端或越特別的植物,越要作爲一個孤植而不是羣植來使用。並且背景越是平淡,其特點襯托得越是明顯。形狀也可以帶動人的視線上下移動,圓柱狀植物直覺上讓你往上看,而低矮蹲伏的植物會讓你視線望下。這個技巧經常用來使你的視線要麼離開或趨向某個特定物體。園林設計中經常使用該類技巧。

    植物間也存在形態協調問題,比如香樟與水杉,垂柳與龍柏,種植在一起很不協調,因爲形態差別很大。有些植物跟別的植物很難搭配,適宜單獨配置,比如說垂柳,這其實跟垂柳比較特殊的形態有關。通常所說的桃紅柳綠,從形態協調角度考慮,其實是很難湊到一塊兒的!另外一個相同的極端例子就是竹子;有的植物很容易跟別的植物搭配,如大多數松樹,草類等等。植物在形態要素上不僅要協調,還要有變化,不過變化是採用漸變方式。劇烈的變化,除非有足夠的空間間隔,否則會導致不協調。
 4)線條

    關於幾何線條與形狀,與其作爲一種植物要素特徵來解釋,還不如說是一種植物景觀配置的組織手法。

    因爲直線表現強烈的方向性、運動性,所以人們常用豎直或水平線狀的植物羣植來引導人們的視線到一個有趣點而避開難看的景緻點。曲線使景觀帶有更多自然、溫和,飄逸的效果。不規則直線會使作品顯得精力十足。需要說明的是,直線特性更多地用於建築的特性之中,如路基、步道,通道。

    但越來越多的設計者會在草坪與重要植物羣落的植物種植帶間設計一條清晰的線條,種植帶的地面背景跟草坪的顏色與質地材料都不一樣,有時還特地用植物或其它醒目的材料鑲邊。它能引起強烈的線條效果。

    5)質地

    質地爲植物外在所具有的粗糙或精細表象和整體氣質的綜合,它是植物大小、表面視覺、葉、枝形態等的綜合表現。從遠處看,它是植物的整體視覺效果,光與陰影的效果是質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般說來,粗糙的質地易於察覺,能夠遠距離施加視覺影響。但當近距離觀察時則丟失這種視覺效果;細緻質地不宜遠距離察覺,因爲它很容易混入背景之中,但是近觀時,則有許多有趣點顯現出來。如果用細緻植物做背景,而用粗糙植物做前景,植物景觀必定顯得深遠,更有價值的是空間顯得更大。

    落葉植物中,質地隨季節而變。常綠植物全年質地基本相似。硬質材料的質地一般不隨季節變換,並且選擇面很寬。質地過度一致會導致單調;比較可以透過變化獲得,但須避免過多的變化,變化採用漸變方式。另外,由植物質地所表現出來的整體氣質也十分重要,兩種相鄰植物的氣質質地不能相差太大,否則會極不協調,比如說香樟與水杉。

    不僅要注意植物間質地與氣質相配,還要注意植物與環境間的質地相配。在某些質地比較細膩,空間又比較狹小的建築環境中,如別墅,使用植物一定要十分注意。大量使用某些質地粗糙的植物,如法國冬青時,會降低別墅的氣質檔次,而且空間也顯得很壓抑!

    需要注意的是,植物的氣質會隨着植物的生長而發生變化,大多數植物的氣質層次會隨着植物長大提高。現實中,植物個體或羣體是上述各個要素特徵的綜合,在進行植物元素取捨時,必然會遇到各個要素特徵的交互作用而帶來的困惑。一般來說,在解決交互作用問題時,我們必須根據功能設計需要首先確定所選元素的要素特徵的優先順序。比如說,在開闊地用於遮蔭的孤植木,形態與大小必是優先的考慮順序,其次考慮顏色或其它要素特徵。

    3、植物景觀配置的基本手法

    植物景觀配置的基本手法主要有對稱,重複,變化,對比,節奏,漸變等,只有合理的應用這些手法才能把千差萬別的植物個體組合成滿足一定要求的整體景觀畫面。

    1)對稱

    所謂對稱是指在景觀軸線(不管是邏輯上的還是感覺上的)兩邊採用相同的植物配置方式。對稱是使得景觀總體保持平衡的手法,其次利用對稱可以容易地構造清晰的景觀畫面脈絡。

    2)重複

    反覆使用同一種元素或同一種植物景觀配置方式即爲重複。重複手法可以使得創造的景觀保持某種穩定的結構,這種穩定的結構就是所謂景觀秩序。它能使景觀前後相關或連貫以此成爲一個整體。

    3)變化

    變化是相對重複手法而言的。任何元素或植物景觀配置方式乃至創作手法重複過多必定會導致單調,要避免單調,必須採用變化手法。變化還有明變與暗變之分,明變是指直接利用不同植物元素在某一要素特徵上的差異來達到變化目的;暗變是指利用同一植物要素特徵在時間上的變化或不同植物元素的同一要素特徵在時間上的差異來達到變化目的。

    4)韻律、漸變和對比

    節奏韻律、漸變和對比仍屬變化手法範疇,只是變化的模式不同而已!節奏韻律是指變化按一定規律變化,要求具有韻律感,它能使創作的景觀活潑有趣;漸變要求需要的變化屬性在變化時要逐漸過渡,它能使創作的景觀平穩協調;而對比則是變化的極端情況,是變化屬性的急劇變化,用以加強特性突出。不過使用對比時一定要十分小心,因爲在很大程度上,對比就是衝突的同義詞。
 4、植物景觀配置的基本原則

    作爲一幅人爲的創作作品,無論是在形式還是內容上都必須滿足一定的標準。植物景觀配置景觀在形式上必須滿足簡單、統一與協調、平衡、重點變化、比例與尺度等原則,而在內容則需滿足功能性、主題與情節等原則。

    1)簡單原則

    簡單原則要求植物景觀配置主題鮮明突出,配置形式簡練,脈絡清晰連貫,元素一致性高。簡單能帶來寧靜感,簡潔明瞭的東西能帶來輕鬆愉悅的感覺,簡單能夠顯現大氣。

    簡單的對立面就是複雜,複雜往往導致雜亂,導致無序。雜亂無序的作品會給人帶來煩惱。在實際應用中,簡單原則是容易被忽略的原則,因爲創作者經常有意無意地東加一點點,西加一點點,或者因爲很多外來影響同時強加進來,把簡單原則給忽略了。

    達到簡單原則並不容易,因爲沒有量化的標準和公式可以求解,在實際應用中,可用可不用的元素會佔很大的比例。對於初學者者說,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儘量去掉那些可用可不用的元素選擇。

    2)平衡原則

    平衡是一種哲學的東西,如同中國的陰陽平衡哲學。任何創作離不開平衡原則。在植物景觀配置中,平衡原則是景觀創作的精華。平衡能帶來整體穩定感,平衡確定了景觀脈絡的秩序性,從整體上界定了作品的結構要求。正是有了整體的平衡要求,作品可以產生趣味,產生驚奇和激動點而整體上不會導致雜亂對稱配置是達到平衡的重要方法。

    3)統一與協調原則

    在植物景觀配置中,統一與協調原則乃是重要的原則。統一是指透過一種脈絡線將作品的各部分或要素貫穿起來從而形成一種整體感,這種整體感既可以是形式風格上的,也可以是主題內容上的。完全隨機和毫不關聯的要素所組成的作品看起來會繁雜不堪,既不能帶來形式上的美感也不能表達什麼有意義的內容。

    協調是指各部分、各元素間乃至與環境保持適配而不產生衝突。要達到統一與協調原則的簡單方法就是選定一個元素作優勢元素,要麼是數量上,要麼是空間上分配上佔據優勢地位。

    4)重點變化原則

    我們知道:變化產生趣味!作品要活潑有趣,就必須有變化。從頭至尾一成不變的作品將會非常單調沉悶。並且暗變比明變更有趣味,更能從變化中達到統一原則。

    5)比例與尺度原則

    由於具有空間三維特性,植物要素之間以及植物要素與環境要素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係才能形成美感,確定什麼是好的相關比例是比較困難的,只能去感覺。一般來說,感覺到差的比例比感覺到好的空間比例要容易得多。比如說,在普通別墅門前栽植很大規格的加那利海棗會使別墅顯得小氣。而在會所,小區比較豪氣的大門前栽植棕櫚,會使整個景觀顯得小氣。

    與硬體景觀不同,植物景觀配置的相關空間比例不僅要考慮三維空間關係,還要考慮到植物在時間上的三維變化。比如說, 在上海的中小別墅裏種植一些小規格的大喬木象香樟,是不適宜的。即或香樟現在的比例尺度沒有大的問題,但它將來會長得很大,會使樹體與別墅的空間比例嚴重失調。

    有時植物景觀的比例尺度關係反映在類別的配置上。比如說,大樹適宜與硬質鋪裝,硬質覆蓋物,或良好的草坪、整齊的禾草、規格比較大且比較一致的灌木相配。

    6)滿足功能性原則

    功能性原則是衡量一個作品是否適用的終標準。滿足不了功能,無論形式有多好,作品都是失敗的。功能性原則不僅要滿足環境美化這一中心要求,還要滿足客戶在時效及經濟性等方面的要求。

    7)主題與情節原則

    主題與情節原則並非植物景觀配置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具有主題和情節的作品不失爲好的作品。它常能給作品增添文化因素,能帶來更多趣味和緊湊的結構。

    綜合上述幾個原則來說,從審美角度,一個好的植物景觀配置須是這樣的:首先要滿足客戶的功能需求,如果有主題和情節更好;其次作品在結構上必須是一個平衡的整體,有清晰的景觀脈絡線貫穿始終,並且在整體之中寓於着適度的變化;作品從整體層面,還是作品元素個體層面都必須保持協調,協調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創作要素的各個方面。對於有足夠空間間隔的不同區域,他們可以是完全不同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