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現早的春聯的由來?

安宅吧 人氣:9.19K

我國有史料記載早的春聯,是五代時期後蜀國人在公元934年留下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是被人們公認的副春聯。這副春聯的作者是後蜀宮中人,後蜀主孟昶進行了修改。

中國出現早的春聯的由來?

春節是我國民間隆重的傳統節日,因爲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農曆中一年的開始。每到這時,家人團聚,熱烈慶祝,稱爲“過年”。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喜歡寫春聯,貼春聯,用吉祥的語句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願與期盼,因此,春聯就成爲了我國節日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了。

春聯的歷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紅色的桃木削成長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畫上兩個神像———神荼(tú)和鬱壘的畫像,釘在大門兩旁,用來驅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後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時,他心情很好,便讓身邊的翰林學士辛寅遜在桃木板上寫兩句吉慶話,想掛在自己臥房的門口。當辛寅遜寫完後,孟昶看了不中意,於是提起筆來,親自寫了10個字: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

字雖不多,但這兩句話非常吉利。“餘慶”就是餘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氣。第二句是美好的節日叫做春節,意味着溫暖的春天永駐人間。這10個字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節”4個字巧妙地嵌在了裏邊。所以當孟昶寫完,身邊的大臣們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興。

從這以後,桃符就逐漸演變成對聯,後來桃木又被紅紙所代替。一到春節,家家門上貼着鮮紅耀眼的對聯,喜慶的氣氛自然更濃了。

孟昶的這副春聯是公元964年寫的,史書中有記載,所以保留下來。它離已經1300多年了,是我國早的春聯。

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爲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遺澤。第二句的大意是:佳節預示着春意常在。由此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不僅表現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爲羣衆義務寫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