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家居行業有怎樣的機遇?

安宅吧 人氣:6.6K

2016年,家居企業的成長在持續,除了數和量的變化,也開始注重增長效率的提升——例如在新領域開拓、產業鏈整合、提升能力等等。和以往相比,2016年家居行業的步調也更快,無論是賣場、家裝,還是建材傢俱品牌,紛紛開始佈局,從上游的提供商到末端的服務品質,產業鏈的延伸和完善成爲了2016年的發展重點。“吃穿住行”與家居消費屬性一致,也有所關聯,因此也成爲家居企業、尤其是家居賣場涉足“外行”的步。

2016年,是家居行業的轉折年,升級、擴張、搬遷,資本、互聯網,家居行業經歷着多重轉變,2017年已經來臨,這一年的家居行業又將潛藏着怎樣的機會?對此,北京家居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劉晨對2017年家居的消費特點進行了解讀。

2017年家居行業有怎樣的機遇?

家居賣場這兩年不斷升級,爲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購物環境和消費保障,“品質消費”正成爲家居消費的趨勢之一。

 家居行業有穩定的消費需求

房產行業一直是家居行業的上游,新房和已有住房的數量會直接影響到家居行業的需求,作爲有着20多年發展歷程的家居行業來說,以前的家居行業總是很關心並依賴新房成交量,現在,隨着已有住房再次裝修比例的上升,家居企業開始逐漸減少對新房的依賴性,更多轉向關注已有住房的數量。

劉晨表示,北京現在已有住房面積約6.5億平方米,除去新房增量,保守計算,已有住房10年之內至少將會有一次重新裝修,按照現在北京每平米1000元裝修的格,加上傢俱和飾品的換新,每平米至少要花費1500元。這樣一來,北京家居行業的消費數額每年至少將會達到近千億(975億),這顯示着如今的家居行業仍然存在着極大的市場需求。

劉晨認爲,在2017年,家居行業仍然會是一個變化不明顯的行業,是非常穩定的。“家居消費(裝修、購買傢俱、飾品)是看得見、摸得着的真實的消費,從需求來講,家居行業是個永恆的行業,由於對房產和居住需求的穩定,家居行業不可能出現大的波動。”

雖然相對於市場需求,家居行業是穩定的,各大家居企業也在積極適應市場,但隨着消費者對消費質量、消費品質、消費服務的提升,隨着房價的逐步走高,家居企業只有開始更注重去探究真正的用戶價值,加快產品升級,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消費數量和對家居品質的雙需求。

 家居產業升級迎來機遇

不可否認的是,2016年,隨着外在市場環境和經濟環境的變化,家居行業的強者還是弱者都面臨着更多壓力。

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背景下,北京家居企業都在迅速做出改變,無論是計劃將生產線搬離北京,開拓新的生產基地還是直接投資興建產業園區,這都是對北京家居行業的一次考驗,也是一次機遇,企業都在努力尋找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

劉晨告訴記者,中央提出的“供給側改革”也爲家居行業的發展帶來機遇和政策背書,家居行業會出現優勝劣汰,優是企業優質、產品優質、服務優質、理念優質,劣是低價競爭的、耗費社會資源的、粗製濫造的產品。作爲的企業,是要有創新能力;二是產品爲王,真正企業的核心是靠什麼與消費者和社會對接?是中間的介質產品,所以產品永遠是核心;三是企業盈利能力是立業之本,家居行業對資本有需求,但資本注入後能不能產生應得的效益是關鍵的,資本是讓價值化的催化劑,但更重要的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盈利能力,提升盈利能力很重要;四是要更加註重全方位服務,優質的服務也是作爲消費附加值的體現和途徑。

另外,做出來中國製造的溢價值,也是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劉晨表示,國外的消費標準,滿意度比較高,導致製造業的出廠標準和驗收標準必須提高,所以中國製造業應該從“將就”到“講究”,再提供“考究”的產品,才能促使消費者下單。

劉晨解讀說,從宏觀來看,深化供給側改革;大力振興實體經濟;發揚工匠精神,培育百年老店;保護企業家精神,給民營企業國民待遇;以發展質量爲核心,努力提升企業盈利能力。這些都將爲家居行業的“進化”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援。

 ■ 對話

1

新京報:2016年震動你的事情是什麼?

劉晨(北京家居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對北京傢俱製造業的影響和震動非常大。

2

新京報:你覺得,目前家居消費的特點是什麼?

劉晨:一直以來,家居行業的消費特點是一次性投入比較多,使用時間長,無論是裝修還是購買傢俱,都是以“年”爲時間單位的消費,對於家庭資金投入而言屬於重大消費,具有大額慢速消費的特點。

和日益增高的房價相比,如今的消費者在家居方面更捨得投入,在注重審美的基礎上,也越來越重視文化、情感和精神的收益,所以也更加重視感受附加值,感受的附加值已經逐漸成爲家居產品溢價能力的一方面,具有感受附加值的家居產品會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精神收益。從裝修到家居陳列,很多消費者會購買選擇具有收藏意義,甚至是可以傳代的家居產品,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家居消費也屬於資產消費,甚至是帶有明顯資產屬性的大衆消費品。

 3

新京報:在你看來,什麼是好的家居產品?

劉晨:消費是需要理由的,除去家居產品的材料外,家居產品應該擁有設計、文化、品質、品牌、服務的附加值,產品還應具有壽命附加值,有人認爲一件好品質的產品太貴,但反過來想,一件產品用5年、10年和用30年是不一樣的,一件好產品雖然在購買時感覺價格較高,但把購買的價格除以30年,那較高的價格就可以被時間攤平,甚至忽略不計。從另外一方面來說,30年後花同樣的錢能買到這件傢俱的幾分之幾?答案也是明顯的。

另外,在今後的家居行業中,首先好的產品給消費者提供的不是一個傢俱,不是一個簡單的建材產品,而是提供“家庭成員”,它在家庭中的功能是陪伴家庭一起慢慢變老,記載家庭成員的美好時光,不僅是功能的使用,還是記憶的載體。好的產品應該帶着工匠的情感、體溫、記憶,讓消費者有所感覺和製造者有溝通。

現在消費者開始具有買就要買好的、有品質的、物美的產品的觀念,這一現象體現在家居行業客單值每年的明顯上升上。

 4

新京報:要滿足消費者更高層次的需求,企業要怎麼調整自己的方向?

劉晨:消費升級的現象開始倒逼產業升級、倒逼行業升級,倒逼企業產品升級,爲家居行業提供一個很好的產品附加值,提升產品的溢價能力,從而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創造了非常好的需求支援和支撐的環境。

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從本質上來說,企業要做價值競爭,不要只做價格的競爭,在各項成本不斷被推高的背景下,用有限的資源做合理的配置,生產出精工細作,經久耐用,並且有N多附加值的傢俱產品甚至作品。

我們這個行業的消費者是擁有住房的人,過去很多的“物美價廉”,只是小販忽悠消費者的一種方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美的東西是需要各種成本的,我們要的是“一分錢一分貨”,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同“物美不價廉”這個觀點。

這些消費者往往在去國外旅遊度假的同時並選擇當地“物美價不廉”的產品,這也體現了消費者在家居消費方面的精神訴求,所以“物美價不廉”纔是當今消費成熟的標誌,企業的理念也要進行重大創新,只有這樣我們的行業才能真正從發展走向發達;只有這樣才能爲中國製造正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家居行業的科學發展觀。(來源:新京報)

TAGS:行業 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