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能馬桶蓋看廣東如何邁向質量時代

安宅吧 人氣:1.17W

2015年,財經作家吳曉波的一篇《去日本買只馬桶蓋》的文章,引發了國人對“中國製造”的思考。一個小小的馬桶蓋,備受熱議,與其說觸及了“中國製造”的痛點,不如說觸碰了“中國質量”“中國品牌”的短板。2016年,我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6%,但境外消費超過1.7萬億元,至少8000億元以上用於境外購物,“消費外溢”現象十分突出。

“並非是國內需求不足,或沒有需求,而是需求變了,供給的產品卻沒有變,質量、服務跟不上。”廣東省質監局局長任小鐵坦言,有效供給能力不足帶來大量“需求外溢”,消費能力嚴重外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質量。

今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對全面提升產品、工程、服務質量,破除質量提升瓶頸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這在我國質量發展史上尚屬。

從智能馬桶蓋看廣東如何邁向質量時代

中央有部署,廣東有行動。去年,省委、省政府在全國率先出臺了《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質量強省戰略的決定》(粵發〔2016〕9號),成爲以省委、省政府的名義、用“決定”的形式,將質量強省建設上升爲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性戰略進行部署的省份。

在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質量”一詞出現高達32次,質量導向、質量要求、質量元素體現得淋漓盡致,從產品質量、農產品質量、出口質量、環境質量等具體質量部署,到教育發展質量、脫貧攻堅質量、司法質量、發展黨員質量,無疑都凸顯出質量在廣東當前和未來發展中的戰略地位。

以質取勝,有質量,纔有市場!從智能馬桶蓋、空氣淨化器、電飯煲、智能手機這些重點生活消費品,到智能裝備、機器人、無人機、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醫療與生物工程等新興產業,都已成爲廣東製造邁向“質量時代”的主戰場。

夯實四大質量技術基礎

多項質量指標穩居全國首位

加強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質量技術基礎建設,助推“廣東製造”向“廣東質造”升級,是我省紮實推進質量強省戰略的基礎性工作。

“十二五”以來,我省着力推進計量基準和標準建設,建立高水平的量值溯源和保證體系,進一步加大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建設力度,建設一批質檢中心和省級授權質檢機構,大力發展自願性認證,引導和規範發展聯盟認證、區域認證,更好地服務廣東企業“走出去”。

2014年至2016年,省財政投入3億元專項資金,帶動地方和部門資金投入14.8億元,分三批在高新區、產業園、專業鎮和產業集羣新建64個公共檢測服務平臺,總數達到110個。

目前,全省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傳統產業等,建設了76個質檢中心、214個省質檢站,質檢中心數居全國首位,形成了產業基礎牢固、優勢特色明顯的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體系。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充分發揮檢驗檢測、創新研發、標準制修訂、檢測技術研究、高端人才集聚、專業人員培訓等六大平臺作用,服務企業、科研機構創新研發測試20萬次,節約試驗成本11億元。

在提升計量建設水平上,我省着力推進智能控制系統製造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批准籌建輕工機械、軌道交通車輛2個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2016年新建328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總數達4035個,產業計量技術和管理基礎進一步夯實。

在加強認證認可體系建設方面,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有質量管理、環境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三大體系”認證證書9萬張,我省各級檢驗檢測技術機構與133家境外知名檢驗檢測機構實現檢驗能力互認。

爲加強知識產權管理,我省還完成雲計算、生物醫學工程等29個領域的專利分析及預警報告50多份。珠海橫琴新區成立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聯盟,打造“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拉美”知識產權保護新平臺。

據統計,2016年全省專利申請受理量50.6萬件,同比增長42.1%;專利授權量25.9萬件,同比增長7.4%;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23574件,同比增長55.2%。

目前,我省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數、標準聯盟和聯盟標準數、數、有效發明專利量和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等質量指標穩居全國首位。

 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

啓動“廣東優質”品牌認證

爲助推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我省在全國率先以省政府名義部署質量提升活動,推動各級政府、各部門共同提升產品、工程、服務、環境質量,助推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

“十二五”時期,全省製造業產品質量平均合格率爲95.4%,種植業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平均合格率爲95.3%,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平均合格率爲99.6%,水產品檢測合格率爲97.1%,未發生區域性、系統性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2016年,我省圍繞智能馬桶蓋、電飯煲等15類重點消費品,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開展民生產品質量比對研究,推進“同線同標同質”。當年,我省智能座便器、電飯煲、空氣淨化器等產品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發現率低於全國平均數10個百分點以上,智能座便器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爲6.2%,比行動前下降25個百分點。

今年9月,“廣東優質”品牌認證工作啓動,認證工作將按照“企業申請+第三方認證+政府監管+社會認可”的原則,採取國際通行的“抽樣型式試驗+初始企業現場檢查+獲證後監督”認證模式,以先進質量水平爲標杆,採用與國際接軌的先進標準作爲認證標準,對符合高標準、高品質要求的廣東產品和服務進行認證,透過持續性和整體化培育,形成集質量、技術、服務、信譽於一體,市場與社會公認的區域綜合認證品牌。

“廣東優質”認證產品和服務採用國內、國際標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佔有率處於同行業水平。今年在製造業先行試點,首批試點認證產品定爲電飯煲、陶瓷磚、家用燃氣竈和家用空調四類。明年將擴展到製造業其他產品,並推廣到服務業。計劃到2020年,“廣東優質”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機制進一步健全,從而提升“廣東製造”和品牌的國際認可度。

 構建多方參與廣東質量工作格局

3年3億元建百家省級質檢中心

廣東省委、省政府把質量放到了戰略層面,提出了實施質量強省戰略,着力加強黨對質量工作領導,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質量工作格局。目前,全省所有地級以上市都召開了質量工作會議,珠海、東莞、中山、陽江、揭陽等地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出臺檔案,部署質量強市工作。

廣東省質監局局長任小鐵表示,質量提升是我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目標和有力抓手,關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發展、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在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程中,廣東正全面實施質量強省戰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以質量提升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強經濟質量優勢,着力建設高質量高效益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助力廣東實現“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

 開展抓質量提升行動

質量提升行動涉及各行各業,質量提升的主體是企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必須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其中一個重要抓手,就是大力推動企業開展質量創新。質量創新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普適性路徑,大型企業可以用,缺乏技術創新資源和能力的小微型企業更加適用;處於價值鏈終端的企業可以用,數量更爲龐大的零部件生產企業、OEM和ODM企業更加適用。

因此,必須推動企業普遍開展質量創新,應用卓越績效、精益生產、質量診斷、質量功能展開等先進生產管理模式和方法,推廣質量管理小組等質量管理活動。透過一系列質量手段,增強實體經濟質量發展內生動力,提高盈利能力、勞動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和潛在增長率。

 抓基礎設施建設質量

質量基礎設施是轉型升級的支撐所在,是科技進步的基礎所在,是質量發展的動力所在。爲進一步推動廣東省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促進地方產業集羣發展,提高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水平,從2014年開始,我省連續3年每年由省財政安排1億元(共3億元,由省質監局負責統籌),在我省產業園、專業鎮和產業集羣所在地再建一批、省級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或檢驗站,3年內總數達到100家。

據統計,近兩年來,各級公共檢測服務平臺透過共享儀器設備等方式,與企業、科研機構聯合研發產品118臺/套,獲得專利80項,產生經濟效益3.18億元;與133個境外實驗室實現互認,出具國際互認的檢驗檢測報告45萬份,幫助企業應對國際貿易技術壁壘1693項,涉及產品產值405億元。

 抓現代監管體系改革

質量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更是市場機制“逼”出來的。必須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加強社會監督和綜合治理,形成以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爲核心,消費者權益維護爲監督基礎,保險救濟和社會救助爲保障,市場技術基礎建設爲支撐,政府依法監管的現代質量監管體系。

首先要明確首負責任,構建企業主體責任體系,將與消費者或權利人構成直接利益關係的企業明確爲首負責任者,形成對上把關、對下負責的清晰責任鏈條。其次,強化消費者權益維護,構建社會監督體系。必須切實強化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構建起以消費者爲核心的社會監督體系,以賠付爲手段的監督執行機制。再者,要建立責任險制度,構建社會救助體系。必須發揮保險救濟機制在分散賠付風險,共擔賠付責任,及時提供高額賠償,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第四,加強市場技術基礎建設,構建市場技術權益保護支撐體系。第五,要強化系統性風險防範,完善政府規制建設。(來源:南方日報)